首席访谈:从700元到百亿,储能界“堂吉诃德”为何总是“不安分”?
2025-02-24
1999年,一个来自山东农村的年轻人,怀揣着仅有的700元家当,踏上了南下的列车。他的目的地是深圳。
25年后,这个曾经的农村小子,站在了全球储能行业的巅峰,成为上市公司的掌舵人。身家超半个百亿,产品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。他就是华宝新能的创始人孙中伟。
他是在争议中一次次蜕变的企业家。从充电宝到储能,再到绿色能源,他一次次选择“不安分”地跨界,高调提出“让绿色能源无处不在”的理念。
这背后是远见,还是冒险?
Part 1
从“充电宝之父”
到储能赛道的探险者
戴儒雅书生气的半框眼镜,穿深色翻领的polo衫,薄薄的嘴唇总是挂着和善谦逊的微笑……不少人对华宝新能孙中伟的印象是“典型的山东男人,憨厚,朴实,性格内敛,做事低调。”

华宝新能董事长兼总经理 孙中伟
但实际上,这位出生于1978的高个子男人,骨子里却透露出一股近乎执拗的韧性。当你和他深入交流时,会在他那看似温润的眼里,捕捉到一丝不容动摇的坚定。这种性格从青年时期便可见一斑。
1996年,18岁的孙中伟考入山东理工大学,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。

90年代山东农村
那个年代,在山东,考上大学就相当于捧上了“铁饭碗”,毕业后可以进入政府机关,国有企业,事业单位,过上安稳的生活。
但孙中伟心里却隐隐地不甘安定。如同堂吉诃德一般,他生活在现实世界,却沉迷心目中那个热血江湖和理想未来。“有梦想的人都应该去深圳闯闯。”大学恩师的一句话像一颗火种,点燃了一个男人心中闯荡广阔天地的渴望。
于是,22岁的孙中伟攥着浸透体温的700元纸币,背井离乡,登上南下深圳的列车。初到深圳,这座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温情。他蜷缩在狭小潮湿的出租屋里,每天为了生计穿梭在逼仄的档口间。进入华强北一家锂电池公司后,他从基层业务员做起,无数个日夜,他都在研究市场、学习技术,熟悉行业的每一个环节。

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蛇口
很快,这个年轻人敏锐地在街头巷尾“砖头王”诺基亚的幽暗蓝光中,察觉到移动能源革命的先声: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充电宝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。于是他果断投身充电宝行业,凭借出色的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,发展如日中天,迅速在华强北站稳脚跟。
然而此时,已被誉为“充电宝之父”的孙中伟,再次展露了他骑士理想一般“不安分”的一面,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——自主创业,进军当时市场规模不足五亿元的便携储能赛道。
这一决定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质疑:现有充电宝市场已经够他吃十年红利,储能领域这条路并不好走,技术研发投入巨大,市场需求波动频繁,为何还要淌新混水?但孙中伟没有动摇。他感知到,储能技术是未来能源领域的重要方向,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。
为了实现创业梦想,他四处寻找投资,却屡屡碰壁。但他没有放弃,不断完善商业计划书,终于,他的坚持打动了一些投资者。创业初期,公司人手不足,他身兼数职,既是 CEO,又是技术员,还是销售员。
2015年寒冬,当第一台Jackery户外电源在-20摄氏度的漠河里完成极端测试,研发团队沸腾了。这个体重仅4.5公斤,能在冰天雪地里供电72小时的“能量魔方”,成为北美户外爱好者论坛上的现象级热词。至此,全球便携储能第一股——华宝新能的传奇正式启幕。

Jackery早期美国办公室
Part 2
是绿色能源的“理想主义者”
还是“空想家”?
2015 年,《巴黎协定》签署,全球碳中和的浪潮汹涌而来。全球能源转型,也拉开了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史帷幕。
彼时,充电宝锂电池行业虽发展得如火如荼,却犹如脱缰野马,生产、使用与回收环节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。比如,比亚迪电池厂曾因为空气污染被毗邻小区投诉;合肥国轩高科计划在上海松江建设新能源电池项目,却因当地群众强烈反对而夭折,大家担心锂电池生产会污染土壤、空气与水源。
在时代的浪潮中,孙中伟察觉到,储能技术的未来必然与绿色能源紧密相连,绿电环保意识在他心中从萌芽逐渐走向成熟。于是,当华宝新能在储能领域逐渐站稳脚跟时,他又做出了一个在所有人眼中看似荒诞不经的决定——转型跨界,全力进军绿色能源领域。

全球首款锂电便携储能318
这个决定犹如一颗重磅炸弹,在公司内部和整个行业激起千层浪。员工们私下议论纷纷,充电宝+储能业务毛利率高达47%,为何还要“自毁长城”,刚刚爬上山顶就跳崖?业内人士也纷纷质疑,绿色能源领域政策波动堪比过山车,技术门槛更是高不可攀,孙中伟到底是想迎合全球碳中和的潮流,还是真正解决行业痛点?他是不是过于理想化了?
然而,改变世界的往往是那些理想主义者。如果没有马斯克对飞往火星的渴望,就没有SpaceX 突破研发荆棘,让星际探索不再遥不可及的壮举;如果没有华为对通信技术创新的坚守,就没有它以一己之力单挑行业巨头,在技术封锁、国际竞争的狂风骤雨中弯道超车,改写全球通信格局的成就……
孙中伟的心中也有一团火。他看似“不安分”,实则坚守信念,坚信绿色能源的未来。转型之路布满荆棘,2019年慕尼黑Intersolar展会上,当华宝新能首款光伏瓦样品因转化率不足被欧洲客户退回时,孙中伟把自己在酒店房间整夜未眠。
而创新,是理想主义骑士手中的利剑,是推动科技进步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力量。面对价格战、库存压力、技术瓶颈等难题,孙中伟加大研发投入,组建了一支由顶尖科研人才组成的研发团队,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,有材料科学、电子工程、能源技术等,他们日夜攻关,不断尝试新的材料和技术方案。
但质疑声仍未停止——中国能源结构复杂,传统能源根基深厚,在这样的国情下大力发展绿电,建设“绿色能源乌托邦”,真的行得通吗?
在孙中伟看来,这根本不是技术能不能达到的问题,而是理念是否跟得上时代发展的问题。由此,他高调提出“让绿色能源无处不在”的理念,2024年,他带领华宝新能开拓家庭户外储能系统,研发出全球最轻最小的磷酸铁锂光充户外电源,以及能适应极端气候,光电转化率达17.1%的美学曲面光伏瓦家庭绿电系统。

凭借这些产品,华宝新能入驻50国超 10000 家线下零售渠道,满足了全球千家万户愈发多元化的用电需求,让用户切实体验到绿色能源带来的舒适与便捷,无处不在的绿色能源,如春风化雨一般,走进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。
不管创新还是战略升级,孙中伟的底层驱动力都是那颗“聚焦在新能源领域,用50年做一件对世界更有意义的事”的初心。
Part 3
成为“绿色之光”
“不安分”的孙中伟还有多远的路要走?
孙中伟坚信,绿色能源不应是奢侈品,而要成为新文明的空气。站在2025年的时空坐标回望,孙中伟来时路上的“不安分”早已刻写成新能源革命的注脚。
凭借这份“不安分”,以及不断锐意创新,华宝新能从默默无闻到成为行业内不可忽视的力量。如今,在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浪潮中,华宝新能无疑是备受瞩目的弄潮儿,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可见一斑:
2024年上半年,华宝新能售出的太阳能板产品,共计节约发电量约7.6亿度,减少碳排放高达75.8万吨,对环境保护发展的推动极为显著。
类比举例一下,节约发电量约7.6亿度,相当于为一个家庭提供了长达31.7万年的免费电力。节省碳排放75.8万吨是什么概念?大约是 28.1 万辆汽车。这就好像华宝新能让 28.1 万辆汽车都不用上路跑了,直接减少了这么多汽车尾气排放,也等同于31.6亩的树林吸收二氧化碳,为地球增加了一大片绿色的“碳吸收器”,对维持生态平衡意义重大。
在技术创新上,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,华宝新能累计获得境内外专利765项,其中包括53项发明专利,专利布局广泛,覆盖“户外+户用”全场景家庭绿电,技术涵盖多个核心领域。
同时,华宝新能制定了2025年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比2021年下降的目标。在这样的目标下,年近半百孙中伟愈发不能“躺平”。
质疑声从未消失。有学者指出,“绿色能源的普惠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重构。”有竞争对手嘲讽“华宝新能在透支未来”。
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涌入绿色能源市场,竞争愈发激烈。华宝新能虽有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,但要在全球市场持续保持领先,压力巨大。另一方面,绿色能源领域受政策影响极大。补贴政策的调整、准入门槛的变化,都可能给公司带来不确定性。
但至少目前来看,华宝新能在孙中伟的带领下,在绿色能源领域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,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。

华宝新能董事长兼总经理 孙中伟
回望1999年那列绿皮火车,700元和百亿身家之间,不只是简单的财富量级跨越,更是孙中伟这个理想主义者用四分之一个世纪,在逐梦绿色能源之路上,以坚持与创新书写的创业史诗。他用行动证明:真正的创新和战略升级,永远始于一颗改变世界的初心。
当全球碳中和进入倒计时,未来之路仍挑战重重,恰似堂吉诃德在荒诞世界中无畏前行,孙中伟这位山东汉子已立下誓言:“再用50年,让绿色能源点亮每一个角落。”
要成为照亮全球绿色能源发展的 “绿色之光”,刺破一个时代的认知穹顶,孙中伟还有多长的路要走?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……